张学跚:内蒙古农商银行成立│农信系统改革的破冰之举与未来挑战
2025-05-27 来源: 内蒙古金融网 浏览量:全国农信改革的“内蒙古样本”,2025年5月17日,注册资本580.17亿元的内蒙古农村商业银行(以下简称“内蒙古农商银行”)正式成立,标志着全国农信系统改革迈入新阶段。作为全国首个一次性整合120家农信机构及村镇银行的省级统一法人银行,其改革模式打破了传统“分步改制”的路径依赖,以集约化、专业化经营取代“小散弱”格局,为全国农信改革提供了创新样本。
内蒙古农商银行的成立不仅是金融体系的一次重大变革,更是服务实体经济、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的关键举措。其改革经验涵盖不良资产攻坚、股权重构、科技赋能等多个维度,未来能否在规模扩张与风险防控、集中管理与地方特色之间找到平衡,将决定其能否成为全国农信改革的标杆。
一、改革背景:从“小散弱”到集约化经营的必然选择
1. 传统农信体系的困境
内蒙古农信系统此前由120家分散的农信社、农商行和村镇银行组成,长期面临以下问题,资本实力弱:单体机构规模小,抗风险能力不足。管理效率弱:分散经营导致内控薄弱,不良贷款率高。服务能力受限:难以满足现代农业、牧业及新兴产业的金融需求。
2. 全国农信改革的政策驱动,
近年来,银保监会推动农信社深化改革,鼓励省级统一法人模式,以增强金融供给能力。内蒙古农商银行的成立,正是对这一政策的积极响应,其改革路径具有三大突破性:一次性整合:不同于其他省份的渐进式改革,内蒙古采取“一步到位”策略,大幅提升改革效率。市场化主导:通过清收不良、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,优化股权结构。科技赋能:从“技术跟随”转向“创新引领”,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。
二、改革核心:四大攻坚任务与创新实践
1. 不良资产处置:从“攻坚战”到“持久战”
内蒙古农信系统历史不良贷款率较高,改革过程中采取多措并举的清收策略: 政府支持:地方政府通过资产重组、财政注资等方式协助化解不良。市场化处置:引入AMC(资产管理公司)剥离坏账,并通过债转股、资产证券化,分类处置 + 司法联动等有效策略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。长效机制:建立风险预警系统,严防新增不良。
2. 股权重构:打造清晰多元的股东结构
引入战略投资者:吸引国有资本、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,优化公司治理。员工持股计划:应该增强管理层与股东利益绑定,提升经营效率。防止“一股独大”:通过股权多元化避免内部人控制问题。
3. 公司治理:平衡“集中化”与“差异化”
总行集约管理:在风控、科技、资金等方面实行统一管控。分支机构灵活经营:保留地方特色,如针对牧区的“草原金融”服务模式。
4. 科技赋能:从“技术跟随”到“创新引领”
数字化转型:搭建智能风控、线上信贷平台,提升服务效率。区块链应用:在供应链金融、农牧业溯源等领域探索创新。大数据风控:利用AI技术优化贷前评估和贷后管理。
三、改革意义:为全国农信提供“内蒙古方案”
1. 对全国农信改革的示范作用
证明“一步到位”模式的可行性:为其他省份提供整合经验。 探索不良资产处置新路径:市场化+政府支持的综合清收模式可复制。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:为偏远地区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。
2. 对内蒙古经济的推动作用
增强金融供给能力:支持“草原特色”产业,如乳业、畜牧业、新能源等。优化区域金融生态:降低融资成本,助力乡村振兴。
四、未来挑战:如何在扩张与稳健之间找到平衡?
1. 规模扩张与风险防控的平衡:快速整合可能带来管理磨合问题,需防范新增不良贷款风险。如何在跨区域经营中保持风控一致性?
2. 集中化管理与地方特色的矛盾:总行集约化运营可能削弱地方机构的灵活性,如何保障基层服务贴近市场需求?牧区、农区、城区的金融需求差异大,如何制定差异化政策?
3. 科技投入与盈利能力的协调:数字化转型需要长期投入,短期可能影响盈利,如何平衡?金融科技如何真正赋能普惠金融,而非流于形式?
4. 市场竞争加剧下的战略定位:与传统银行、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竞争如何破局?如何利用“草原金融”特色打造核心竞争力?
五、内蒙古农商银行的“破冰”价值与全国启示
内蒙古农商银行的成立,不仅是内蒙古金融改革的里程碑,更为全国农信系统提供了可借鉴的“一步到位”整合方案。其成功经验在于:政府与市场协同推进改革;不良资产攻坚与股权优化并举;科技赋能提升服务效率。
未来,内蒙古农商银行需在集中化管理与地方特色、规模扩张与风险防控之间找到动态平衡,才能真正成为全国农信改革的标杆。若其模式成功,或将成为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现代化的重要范本,推动更多省份探索省级统一法人银行改革,最终实现“金融活水”精准灌溉实体经济的目标。
(张学跚: 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院长;兼任:内蒙古金融网创始人;内蒙古金融行业协会会长;蒙域经济30人专家组成员;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新闻评论员;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)
内蒙古金融网版权与免责声明: ① 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内蒙古金融网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内蒙古金融网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内蒙古金融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 ② 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内蒙古金融网)”的作品,内蒙古金融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 |
- 张学跚│街头巷尾烟火中的金融创新2025-07-03
- 张学跚│“先行先试”再发力:陆家2025-06-20
- 张学跚│并购思维:中小企业全球化2025-06-16
- 张学跚│从“老妈妈”到“智能管家2025-06-09
- 张学跚│RBF投资为普惠金融注入2025-05-28
- 一图读懂: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2022-04-13
- 专精特新的十点冷思考2022-04-13
- 重磅的“统一大市场”什么意思?2022-04-13
- 宋志平:疫情下如何提高企业的复原2022-04-14
- 疫情下,一定要珍惜你所在的单位2022-04-15